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体验“环保”种植 小记者实地考察垃圾“变废为宝”

标签:垃圾 社区 分 圆桌 小记者  日期:2021-09-08 04:06
登上屋顶花园 体验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是如何,举办新学期首次圆桌小记者线下体验活动,小记者眼中的垃圾分类,一条关于,来到社区的垃圾分类主题广场,来自白家庄小学科技

  登上屋顶花园 体验“环保”种植

  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垃圾“变废为宝”

  本报讯(记者  雷嘉 王斌)“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变废为宝’的?”昨天,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jiaoyuyuanzhuo)举办新学期首次圆桌小记者线下体验活动,北青报记者王斌在海淀区学院路党群服务中心上了一堂特别的培训课《小记者眼中的垃圾分类》。随后,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奇妙旅程。

  培训课上,一条关于“大胃王”吃播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圆桌小记者的热议。由于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是有限度的,加之人们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因此要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抵制“大胃王”吃播的浪费行为。

  昨天下午是参观与动手实践环节,圆桌小记者们在二里庄社区营造工作坊负责人李紫莹和夕阳再晨社工刘艳红的带领下,来到社区的垃圾分类主题广场。

  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来自白家庄小学科技园校区的圆桌小记者王子兮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三个垃圾桶都是大个的,厨余垃圾桶比它们都小?”李紫莹解释道:“其他三个垃圾桶是标准的240升容量,而厨余垃圾桶容量为120升,是为了与‘厨余资源化一体机’相对应。”她指向主题广场另一头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说:“这个一体机能把厨余垃圾变成肥料,而这个一体机的入口刚好是120升。”

  李紫莹进一步解释说,小区里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通过这个一体机,经过粉碎、脱水、发酵、晾晒等步骤后,就能变成营养土、酵素水等加工品,一部分被用来在社区里养花种菜,另一部分则奖励给居民。“比如,我们社区的屋顶花园,用的就几乎都是这里产生的营养土。”

  登上屋顶花园,小记者们举起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旧抽屉、旧轮胎、泡沫箱、饼干盒……都在这里得到了二次利用,变成了养花种菜的容器。随后,刘艳红带领圆桌小记者用厨余垃圾加工的营养土每人栽种一小盆花卉,并带回家培育——这成了小记者们此行的特殊纪念品。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