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大理新闻 >

大理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绘就美丽乡村新形象

标签:建设 文明 美丽 乡村 村民  日期:2017-01-07 10:19
伴着轻快的音乐,为群众搭建全新的学习平台,让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全村经济发展,每起客事用于生活,特别是在洱海保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手绘在了白族民居墙上,引导着群众崇德向善;伴着轻快的音乐,一场场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午后男男女女围坐一圈,讨论着今年的“文明家庭”花落谁家……这里,便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理乡村。

  近年来,大理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力牵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绘就出大理农村“村美、人和、业兴”的新景象。

  古生村:

  以文明进步呵护美丽乡愁

  洱海之畔,千年古村;文化浓郁,风光秀美。湾桥镇古生村,是让习近平总书记“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白族古村。以加强生态保护、“文明家庭”创建等为抓手,古生村切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力争把古生村建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中国最美乡村。

  走进古生村,道路洁净,庭院幽雅,海碧天蓝,似一幅美丽的图画,勾起人的乡思。古生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殷切嘱托,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努力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健全环保机制,建立镇、村、组、党员(村民代表)、农户“五包五级网格”责任体系。积极落实“三清洁”、“门前四包”责任制、“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垃圾清运模式,提高村庄环境质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优化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村落污水收集管网扩面建设,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推进洱海湖滨湿地修复工程,建成湿地景观公园3300平方米。

  古生村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率先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为群众搭建全新的学习平台。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出“孝老爱亲家庭”“诚实守信家庭”“热心公益家庭”“洱海保护家庭”等39户文明家庭。强化“美丽古生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观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洱海卫士”“夕阳红”“红领巾”等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志愿者200多人,营造全民齐心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氛围。

  为有效保护苍洱田园风光,古生村大力倡导文明殡葬社会新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将殡葬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生态殡葬、文明殡葬,形成文明的殡葬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丧葬习俗,全村死亡人口入公墓率达到100%,应火化率达到100%。同时,着力完善文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湾桥镇2015-2017年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规划,从2016年开始用3年时间分期完成3个骨灰堂建设任务。

  古生村牢固树立规划引领意识,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增辉。编制了《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省级示范村规划》等多项规划;对在建民居、老房旧宅进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修缮凤鸣桥、福海寺、古戏台等古建筑;完成村中心广场改造、南北向村心路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以文明塑造灵魂,以文明留住乡愁。沐浴着文明新风,如今的古生村人居环境优美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和谐,展示着美丽乡村典范的风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仁里邑村:

  创优人居环境 扮靓美丽乡村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共建文明乡村、同建幸福家园”……走进喜洲镇仁里邑村中心的榕树广场,一面面在白族民居上精心绘制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格言警句、教育漫画等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民族彩绘、图片解说等形式跃然于墙面,引导着群众崇德向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这里,也是我市首个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近年来,仁里邑村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科教兴村、和谐安村的发展思路,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仁里邑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先后投入资金1101.66万元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善提升。完成了乡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了仁里邑自然村村庄主干道硬化路面全覆盖;完成了主巷道污水收集工程,做到了污水收集全覆盖;实施了美丽乡村点亮大理项目,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人畜饮水二期入户工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实施了环湖环卫公厕的改建工程,将原旱厕改造为水冲式旅游公厕;完成了对民族小康住宅区榕树广场的改造提升,为村民提供了宽敞、整洁的休闲娱乐场所。

  为全力根治农村无序建房等顽疾,仁里邑村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规划村庄用地,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宅基地定点审批、集中安置,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2001年以来,仁里邑村对全村76户新建住房户进行了集中安置,建成了规划有序、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民族小康住宅区,成功探索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的新模式。同时,积极采取便民措施,建立建全了报批服务员制度和土地规划建设巡查管理制度,配备1名村民建房报批服务员和1名村庄土地规划建设巡查专管员,对全村各类建设行为进行全天候巡查监管,建立健全了快速处置农村违建行为的工作制度,及时纠正违建行为,重塑农村建房秩序。

  在精心打造整洁村容和优美环境的基础上,仁里邑村继续加大文明创建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从载体创新和典型引领着手,让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意识。目前,全村成功创建为州级“三清洁”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68户,组建了一支55人的洱海卫士志愿服务队,组建了3支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徜徉在仁里邑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美丽新农村的浓厚气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仁里邑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南五里桥村:

  文明引领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村民生活富足、民族团结和谐。”这是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村民对村庄发展变化最真切的感受。近年来,南五里桥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十星级文明户’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家庭的门面。”在南五里桥村,许多群众都以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为荣。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五里桥村切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等创建活动,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育文明乡风,广大群众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同时,南五里桥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关怀活动,培育帮贫助困、互助互爱的文明乡风。重大节日对7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进行走访慰问,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每年慰问各类人群共计150余人次,慰问金额达3万余元。设立“关爱互助基金”,对生活困难、突发重大疾病、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村民进行帮助,共帮助村民近30人,支出帮扶资金约15万元。

  结合村里居住着回、汉、白等6个民族的实际,南五里桥村加强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投入20多万元,对3处集体用地进行绿化,建设了2个文化广场,制作一批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营造了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投入50万元新建300平方米的综合楼,实现了支部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是南五里桥村给人最深的印象。南五里桥村加强环保宣传,敦促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深入开展“三清洁”活动,建立健全门前四包、垃圾收集清运、环境绿化美化等长效机制;投入100多万元对村中主干道进行水泥硬化,一次性埋设排污干管;修缮村内“古龙井”等景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买日用品不出村、买卖农家菜不出村、看病不出村、缴费不出村、村民领取惠农资金不出村、邻里纠纷矛盾不出村”,这“六个不出村”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南五里桥村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充分发挥综合楼的效用,设立惠农平价超市、小型菜市场、卫生室等便民服务点,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站,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文明引领,凝心聚力,南五里桥村形成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目前,村民从事餐馆、客栈、物流运输等多种经营,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0000元,成为了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乡村。

  龙下登村: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

  “在规范客事前,每个村民小组每年平均办客20起以上,每起客事用于生活、交通消费的资金以1.2万元计,3个村民小组每年客事支出高达60万元。”大理镇龙龛村委会龙下登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张建春介绍,开展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后,全村客事减少了七成,节约生活消费和随礼花销近百万元。

  近年来,龙下登村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以成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大激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把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与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及村民自治等工作相结合,有力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旅游特色村寨”、“大理州美丽乡村样板村”。

  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出发点,龙下登村率先在全州开展了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全州首个村民理事会、监事会。通过制订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理事会章程、村民监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逐步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理事会为补充、村民监事会参与监督、村民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洱海保护治理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保护、客事办理等方面,龙下登村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建立了卫生保洁、垃圾收费、门前三包等制度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等长效机制,使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在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基础上,龙下登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村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明确了办理客事范围、申报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了村民集中客事办理场所,并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将农村客事办理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制定了三项标准,即请客范围标准“不扩大”,严格控制在邻里亲朋范围内;客事时限标准“不延长”,严格控制在3天范围内;待客菜谱标准“不铺张”,严格控制在白族传统“八大碗”或“荤素各半”范围内。

  龙下登村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以及宣传栏、宣传牌、文化墙、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客事精简等移风易俗新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有效破除了农村客事乱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陋习,切实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形成崇尚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良好风尚。

  现在,随着家庭客事支出的大幅下降,龙下登村的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得到扭转,使全村交通、食品安全压力明显减轻,“三清洁”工作得到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呈现亮点,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下一步,龙下登村将继续积极推进全村的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树立清廉的村风、淳朴的民风。(陈曙娟 赵璐 图文来源:大理时讯数字报)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http://cs1j.com/传奇世界sf http://www.btfcs.com/传世私服 http://www.qpcsw.net/传世sf
推荐阅读